一、产业规模与生态优势
双千突破
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79亿元,企业数量超1000家,增速达39%。
2025年目标产业规模1300亿元,增速超30%。
算力底座
建成15个大型算力中心(含成都智算中心、国家超算成都中心),算力规模超8700P,支撑千行百业智能升级。
政策驱动
发布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构建“算力+场景+生态”一体化推进体系。
二、核心技术突破企业
AI基础层
华鲲振宇(算力赛道链主企业):
基于“鲲鹏+昇腾”芯片研发40余款计算产品,为金融、交通等行业提供国产化算力底座。
芯原微电子/华为海思:
高端芯片设计能力突出,多款CPU/GPU芯片达国际先进水平。
AI技术层
考拉悠然(大模型赛道链主企业):
发布多模态产业通用大模型“悠然无界”,实现跨空间感知与推理,入选福布斯中国AI科技企业TOP50。
恒图科技/晓多科技:
深耕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语音技术,为工业检测、客服系统提供核心算法。
三、行业应用标杆企业
智能制造
西门子成都工厂:
全球灯塔工厂,订单至物流全流程数字化,赋能汽车、冶金自动化升级。
卡诺普机器人:
国产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,打破国外垄断。
智慧城市与治理
成都数据集团:
联合腾讯云打造“蓉政通”平台,日处理公文2.3万件,推动22万账户高效协同。
东方汽轮机(德阳):
能源装备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,实现重装领域智能工厂转型。
新兴领域
中航无人机(无人机链主企业):
突破无人机智能控制技术,完成国内首次大型无人机人工降雨及应急通讯任务。
博恩思:
腹腔手术机器人入围全国AI医疗器械创新优胜单位,推动医疗智能化。
四、生态赋能者
腾讯云:
在蓉布局游戏研发、新文创基地,为超6万家企业提供AI+云计算服务,覆盖金融、文旅等领域。
天府绛溪实验室:
研发多模态大模型与边缘算力硬件,构建“芯片-模型”深度匹配的计算系统。
成都AI产业特色
场景驱动:覆盖智慧医疗、智能制造、城市治理等300+应用场景。
链主引领:4家成都高新企业入选四川首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(考拉悠然、华鲲振宇、中航无人机、鼎桥通信)。
人才聚合:腾讯西南员工超1.3万人(8000人扎根成都),形成技术-产业协同闭环。
